其他
“研学热”谨防挂羊头卖狗肉
暑假将至,“研学热”再临。 当研学成为一种新潮流,问题也随之而来。如价格虚高——前段时间,有家长发布视频,就5天研学收费5880元等乱象,怒发“12连问”;如安全问题——此前,沙漠探险研学中,一名16岁学生中暑身亡,引发舆论关注;如内容设置——部分研学团重游轻学,甚至只游不学,招来“还不如旅行团”的吐槽…… 政策文件中,研学被定为“必修课”。现实生活里,面对研学,部分家长却囿于“想研不敢研”“不得不研”的困局。 国家大力倡导研学的出发点是好的,对于“挂羊头卖狗肉”的研学乱象,则要大声叫停,“该出手时就出手”。
研学机构应该怀抱“温度”。家长的信任经不起肆意消耗,学生群体更不应该成为恶意牟利的对象。无论是“饮鸩止渴”式的高价研学团,还是“赶鸭子上架”式的假研学、真拼盘项目,最终都会被市场淘汰。
研学不是游学,更不是旅游。对举办方而言,应具备较强的专业性,有明确的计划、清晰的目标、可检验的效果,或学习知识、或掌握技能、或训练思维、或养成习惯,不能走马观花,更不能赤裸裸地以赚钱为目的。
真诚是永远的必杀技,可持续发展理念是助推研学良性发展的不二法宝。重庆是教育部批准的研学旅行实验区,身处其间的研学机构,理应抓住机遇,做细、做实、做新研学行业,深度开发巴渝文化研学、红色精神研学、重庆地理研学等特色内容,带动良币驱逐劣币。
各级主管部门要及时拿出“态度”。主管部门对待研学,既要下功夫、做文章,主动出击,因地制宜建立适合当地的准入、退出、评价机制,完善动态监管,还要见真章、出实效,让研学真正成为地方教育的亮点。
比如,早在2017年,重庆市教委联合10部门,印发了《关于进一步深化中小学生研学旅行试点工作的实施意见》。去年12月,重庆又联手成都,共同发布了全国首个科普研学服务标准——《成渝地区科普研学服务管理规范》,持续发力,为研学保驾护航。
家长和学生不妨也保持一颗“适度”的心。对家长来说,须打破盲从心理,“按需取食”。家长可以根据孩子的兴趣和特长,结合自身需求选择适合的研学产品,切忌贪多求全。同时,研学教育要与家庭教育相结合,片面寄希望于研学的“甩手掌柜”心态,也不可取。
学生是参与研学活动最重要的主体,要转变思路,带领他们在“玩”与“学”之间找到平衡点。只有找准“主人翁意识”,才能让他们从研学课程的被动参与者,转变为研学思维的主动发现者,在减轻学业压力的同时,取得更大进步。
走出混沌,自得云开。
研学不应该,也不能够成为收割“智商税”的产品。各方形成合力,共助研学“脱困”,让研学回归本初,让孩子快乐成长。
责编丨郑钰潇责校丨杜铠兵 主播丨伏一晨审核丨王方杰
往期精彩内容
● 成渝中部真的要崛起了!
● 假如重庆没有两江四岸
● 回应网友关切莫顾左右而言他
欢迎扫码加入重庆瞭望读者群